一步一坑

2010年12月23日

狂癲


今日下午,吾把燹哥給送去改JP身體了。
兒子離家了,平常也就只是把他放在他的窩裡,現在離家連"天"都還沒算起,已經開始覺得那個地方空蕩蕩的。果然,這應該就是所謂的牽掛跟陪伴吧。

陪伴不一定需要言語,最重要的是存在。

送出去前給他耳提面命一番,不過這個老是會玩瘋的大概不會在意自己是去哪吧(撫額)

然後,吾最近很變態地在看書。


因為要考試,覺得只是光看那些國考書不夠,上次考試時都還有些印象,想說多借幾本在說企業管理的書籍來再加深印象以及添補新知。平日其實對經濟學及企業管理的一些資訊就挺有興趣,因此看這門科還是看的頗為愉快。現在看到了一本頗為有趣的書,大抵上是在講述企業管理歷史發展演變過程,提了很多大師,不過這個作者通常都會給這些大師們倒打一槍,講的很活潑,估計這本書看完大概企業管理發展史的流程也能比較清楚了...更何況吾本就比較喜歡歷史性質描述的方式=w=(吾覺得看一些帶點趣味敘述的書比光看像課本一般的書籍還來的使人更加能留存其記憶)。

這麼長的準備時間,枯燥是魔鬼。


啊,也順帶借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集(啊就她的所有的短篇小說的集冊...共三大本)XD
先前對她接觸不多,傾國之戀的小說的氛圍吾不算喜歡也不會討厭,而大學時自己主要都在看宋詞跟金瓶梅的相關書籍跟研究,對於民初小說實在是......咳,看得不算太多。
彼時比較喜愛的民初小說大部分都是妻妾成群那個調調,要不就是思鄉的。
真扼腕,那時修中國現代小說選的時候應該自己去多看的(天音:你有時間麼?)

後來在看電視劇版的傾國之戀後,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再來好好看一看原著以及原作者其他的作品。


最近跟這個話題非常有緣份,才剛想了解張愛玲本身以及其小說角色之間的關連性,大約是日前吧,就看見聯合副刊有篇文章,大約是在講讀者對於作家之作品角色,往往都會有興趣於那些角色與作家本人的關係為何?是不是作家自己的縮影或者生命經歷的投射?這篇小品集的作者紀大偉說:
「看小說而對號入座,是讀者甚至文學研究者戒不了的怪獸習慣,在此我沒時間打怪獸了;但我想指出,如果把小說主人翁當作本尊,把自傳色彩濃厚的小說中人物當分身,甚至當做阿凡達(典出電影),如此來讀小說,讀者可能獲得更多啟發。」(引自聯副小品集<鱷魚手記的阿凡達>,中華民國99年12月21日星期二,D3版)(順推,鱷魚手記也是同志文學的經典>////<)

唔,那麼吾該把這些作家當作都在練清香白蓮的一人三化了。
先前才在覺得,看小說時想的這麼累好麼?還順帶想了自己始終在研讀的金瓶梅幸好作者算的上是人間蒸發(喂!),否則光是要像研究紅樓夢角色與作者曹雪芹之間的balabala,那個考究一輩子也不夠吧囧

想來,忘記作者的存在來讀小說,讀小說時應該會更加的快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