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坑

2010年4月6日

七月七日長生殿

 

頭次到國家戲劇院看劇曲。
蔡正仁先生的唐明皇不愧是"就是唐明皇",絲絲入扣。



頭次現場觀看崑劇,以往都在在家裡看著電視,不敢說那沒有感染力,不過比起現場,現場的張力還是讓人感受的深了,尤其是樂曲與演員身段結合當時最為能刻骨銘心。其實這次個人算是陪客,對於劇曲,我也始終是站在觀賞者角度而已,比起深入研究者,事前少了深刻瞭解、事後嘛想追本溯源也少了那麼點動力,獨有興趣者,大概是我這詩詞狂熱的,唯一想聽的,就是長恨歌在這劇曲之中,透過演員、透過情節的那種表達,與光是析賞詩句的不同感受。


因非研究者,忝說身段。

不過仍有最欣賞的橋段:刺客李豬兒行刺安祿山,看得他那上宮牆、看得他那競競步伐,與最後舉刀刺入,從靜到動,渲染而出;貴妃娘娘芳魂眼見虢國夫人被害、兄長楊國忠被牛頭馬面所逮,自覺自身罪孽深重,因一人之身而讓楊家權勢逼人,導致今日局面,故向天懺悔,天上聽其音,接受其悔而使貴妃娘娘回歸仙籍;馬嵬坡土地公公身段;昔時宮中教師李龜年的說書,段段動人引而入勝,說書者不堪回首、聽曲者不住叫好;唐明皇扶案悲切說那妃子呵、木像聞聲同動容…

這個是戲曲橋段,然後呢,即便故事人人知曉,還是來說下劇情。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讀長恨歌時,即使能感到唐明皇的情深與不得已,但是更多的是對他的一種怨懟,沒有魄力、空有山盟,事後呼呼亦屬徒夫。貴妃有罪,其罪在恃寵憑勢,但不會是禍國殃民。看劇時,對唐明皇的觀點就變的不同了,哭像的那折,那句『我當時若肯將身去抵擋,未必他直犯君王;縱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雙。』此句除了深情,看了心裡頭也安慰。

雁跟我說,發現貴妃娘娘的香檀像流淚有兩版本,一版本是丑(侍從)發現的,一版本是唐明皇自個發現的;此次看蔡正仁先生的哭像,則是唐明皇發現指給高力士看。我說這樣感覺也很好,表示他全神貫注在貴妃娘娘木像上,片刻也移開不得;不過讓高力士發現呢,我覺得有個好處,就是唐明皇心傷無法自己、眼前一片模糊,連像也看不清楚,到底是他哭還是木像哭?

唔,反正都是情懇切切。

說點小意外,因為是第一次進國家戲劇院看戲,本來想說大概會鴨子聽雷,因為以為崑曲就是用崑腔了(我通常都看京劇較多),沒想到現場還有電子儀版顯現字幕……最重要的是,是用北京話(噗),於是一路上聽的很順利。

只聽了看了最後一本。
有點給他不過癮,如果是在台北,大概四本全去看了,據說霓裳羽衣那段,貴妃在琉璃盤上跳舞的琉璃盤還是琉璃工坊的作品。
真想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